预览模式: 普通 | 列表

《资治通鉴》读书笔记04 汉纪(2)

 2024-06-26
第02册(共18册)
卷第17 汉纪9
p626
冬,十月,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,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,对者百馀人。广川董仲舒对曰:“道者,所繇适于治之路也,仁、义、礼、乐,皆其具也。故圣王已没,而子孙长久,安宁数百岁,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。
p628
孔子曰:‘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!’自悲可致此物,而身卑贱不得致也。

*****notes:
①凤鸟:传说中的一种神鸟。凤鸟出现就预示天下太平。
②河图:传说圣人受命,黄河就出现图画,即八卦图。《尚书顾命》孔安国注:“河图,八卦。伏羲王天下,龙马出河,遂则其文以画八卦,谓之河图。
【翻译】 孔子说:“凤凰不飞来了,黄河中没有出现图画,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!”

孔子的一生都以“克己复礼”为己任,为恢复周礼而奔波,并去各个国家献计献策。然而,他的意见和思想很少被当时的国君采纳。周游列国,可谓处处碰壁。到了垂暮之年,也没能迎来一位欣赏他的明主,孔子不由得发出了“吾已矣夫”的无奈感慨。
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”是句隐语,意思是圣人不出。据古史记载,伏羲王天下,龙马背负河图洛书出来;舜帝在位时,凤凰来仪;周文王治政,凤鸣岐山。孔子借用这些典故,言下之意是当时缺少舜、文王这样的圣君明主。世上无明主,像孔子这样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也就无人赏识,没有用武之地。
详见 https://lunyu.5000yan.com/9-9.html
***** end of the notes
p628-630
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。夫万民之从利也,如水之走下,不以教化堤防之,不能止也。古之王者明于此,故南面而治天下,莫不以教化为大务。立太学以教于国,设痒序以化于邑,渐民以仁,摩民以谊,节民以礼,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,教化行而习俗美也。圣王之继乱世也,扫除其迹而悉去之,复修教化而崇起之;教化已明,习俗已成,子孙循之,行五六百岁尚示败也。秦灭先圣之道,为苟且之治,故立十四年而亡,其遗毒馀烈至今未灭,习俗薄恶,人民嚣顽,抵冒殊扞,熟烂如此之甚者也。窃譬之: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;为政而不行,甚者必变而更化之,乃可理也。故汉得天下以来,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,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。

  “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,少则习之学,长则材诸位,爵禄以养其德,刑罚以威其恶,故民晓于礼谊而耻犯其上。武王行大谊,平残贼,周公作礼乐以文之;至于成、康之隆,囹圄空虚四十馀年。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,非独伤肌肤之效也。至秦则不然,师申、商之法,行韩非之说,憎帝王之道,以贪狼为俗,诛名而不察实,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。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,外有事君之礼,内有背上之心,造伪饰诈,趋利无耻,是以刑者甚众,死者相望,而奸不息,俗化使然也。

查看更多...

分类:读书 | 固定链接 | 禁止评论 | 引用: 0 | 查看次数: 70
XHTML 1.0 Transitional Css Validator RSS 2.0 Atom 1.0 Get firefox Creative Commons